欢迎访问南阳医专医学技术系!

学校首页
  • 南阳医专医学技术系

国家安全教育系列学习之网络安全篇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原因?

网络安全是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经济民生、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随着个人信息泄露、商业机密外泄、关键基础设施遭到攻击等网络安全事件不断的爆发,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

怎么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一)遵守宪法法律

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不得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民族歧视、传播暴力;不得沉迷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二)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网络安全课程。要有辨别真假的能力,不要盲目听信;要注重对自我信息的保护,不要轻易把私人信息透露给他人;积极学习计算机技术,掌握基本的软件杀毒和信息找回技能;在使用各类软件的时候,需要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当信息不慎泄露时,应及时重设密码,拉黑骚扰电话和信息,使用密码保护软件并绑定密保手机避免信息再次泄露;努力提升个人的自控能力和法制观念,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其中,如果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对自身名誉和财产造成了损害,应及时采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个人权益。

(三)加强网络文明自律

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网络行为为主体的文明,自律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基础。首先进行健康网络交往,其次自觉避免沉迷网络,最后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营造健康国家网络环境

据网信中国消息,7月以来,国家网信办持续深入开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针对网课学习栏目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合教育部专门启动了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截至目前,全国网信系统累计暂停更新网站64家,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6907家,有关网站平台依据用户服务协议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群组86万余个。

针对网站、平台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网信办视违规情节和问题性质,依法分别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停止相关功能、全面下架,停止互联网接入服务等处罚措施,坚决打击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违法违规行为。


防骗小妙招


1、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贩卖等现象突出已成为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许多电信网络诈骗方式都以获取被害人隐私信息为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把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对于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应对方法: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

要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查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谨防钓鱼陷阱。

2、绝不出租出售“两卡”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直接参与诈骗行为就不算犯罪。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下,仍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为他人提供便利,就涉嫌构成违法犯罪,情节严重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应对方法:

要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不贪图小利,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否则,5年内将会被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还会在个人征信上留下污点,影响贷款办理等业务。若发现以上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3、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反映出部分银行账户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因此,提高银行账户安全性,给自己的账户上好“锁”,是风险防范的关键一环。

应对方法:

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不在其他任何网站上设置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的动态密码。

此外,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近期印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开立多个Ⅰ类户的,需进行清理;暂停涉案账户开户人名下所有账户的业务,经公安机关认定的用于开展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涉案账户,要中止业务往来等。

上述规定从银行支付端设置防线,群众应积极配合银行执行相关规定,保障自身财产安全权益免受侵害。

4、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被害人金融知识不足或风险意识薄弱是多数电信网络诈骗最终得逞的直接原因。因此,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是群众防骗避损的核心应对之策。

特别是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群更加广泛,逐渐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向中青年、高学历、高收入人士蔓延,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已成为每一位群众的必修课。

应对方法:

群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诈骗案件,了解近期出现的作案手法,并提醒家人亲友提高警惕。

对电信运营商通过短信推送的安全提示信息,以及公安机关通过网站、公众号不定期发布的风险防范要点,应认真研读并牢记。

另外,银行利用各渠道开展的金融知识宣教活动系统性、针对性强,对资金安全保护大有裨益,群众应当予以关注。

5、培养良好支付习惯

电信网络诈骗尽管无孔不入且真假难辨,但只要群众时刻保持警惕,养成良好支付习惯,把控住对外转账汇款的最后一道关口,仍可有效避免资金损失。

应对方法:

接到熟人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邮件、语音等形式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银行卡、网银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电话核实确认。

陌生人或长期失联的“熟人”要求汇款时,须保持谨慎多方求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银行、电信运营商等机构咨询。

如确需向对方转账,应尽量选择次日到账方式并于事后再次核实,如有异常及时申请撤销。

具有移动支付习惯的消费者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支付产品,并下载安装正版应用软件。避免在与移动支付软件绑定的银行卡中存放过多资金以便分散和锁定风险。

网络安全,人人有责!我们都应该在享受网络空间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觉规范网上活动行为。不破坏网络空间技术基础,不发布违法有害信息。不传播负面及谣言内容,主动弘扬正能量主动维护网络空间“风清气正”和“和谐清朗”,共同构建良好的网络空间秩序。